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知识
社工知识社工知识

提升服务质量 力促社工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05    来源:  字号:【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不断突现。社会问题比以前更频繁、更复杂,所涉及的人群也更广泛。然而、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暴露出社工人员服务手段不专业、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范围不全等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社工人员数量偏少与社工结构不合理并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社工占总人口比例相比,我国则要低得多。我国社工人员不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低,而且拥有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的人员更少。现有社工许多是半职业化的,存在着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的问题。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偏低的问题十分普遍,拥有专业理念,具有综合运用各类方法技巧开展专门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严重不足,社工普遍面临人员紧张,工作疲于应付的状况,社工介入社会问题的力度和影响范围还十分有限,起点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社会缺乏对社工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所谓社工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指社会工作对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注,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深切认同,对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的一种热切的理想追求。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关怀,又是一种情感的关怀;既是一种物质的关怀,又是一种精神的关注。客观地说,社工人员工作非常辛苦,他们常年奔波在基层第一线,为病人提供就医帮助、心理抚慰、生活互助;为保障出行有困难的老人能够正常生活,为需要帮助的老人代购饭菜。在禁毒、青少年服务、社会救助、医院、学校等领域中,不仅体力消耗大,而且工作内容头绪多、繁琐。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压力极大,待遇差、认同低。社工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一些受助对象不理解、不配合社工工作时有发生,甚至于受助对象在与社工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主观偏见,使得双方产生互不信任。这不仅给社工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挫伤了社工主动服务的热情,致使社工服务质量的下降。


       再次,社工专业化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社工的认识,使社工的社会认可度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社工就是原来居委会老大妈干的工作。有的把社工理解为做慈善救济的人士,也有的把社工理解为民政部门工作的人士,甚至于把社工理解为正式工作之外的工作人士,就是没  有把社工人才当作与律师、医师、会计师一样的专门人才来看待,而导致社会认可度低,待遇低,使社工人才缺乏吸引力。


由此,如何提高我国社工服务质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社工从业人员应保持职业操守,积极提高业务水平。社工从业人员是社会大分工的一份子,应该做到自尊自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根据社工从业对象的个性和不同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富有个人风格的社工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激发社工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社工还将提供收养服务、慈善公益、婚姻家庭、妇女儿童保护、外来人员服务、职工权益维护等服务,以满足社工从业对象不同的要求。


       第二,规范社工准入门槛,提高社工人员待遇。社工是依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事专业的人员。接受适当教育是社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的起码保障。因此应规范社工准入门槛,从源头提高社工人员整体待遇,是做好社工工作的保证,不断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公平公正的社工人才评价体系,可以起到引领社工人才集聚的效应。特别是社工待遇特殊津贴等方面,要根据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来执行,认真贯彻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人人羡慕的职业。建立可靠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社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提高社工职业认可度,确保社工行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第三,加强对社工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社工队伍的素质。要重视社工培训工作,使其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拓展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内容。组织社工开展继续教育及培训、专业交流和学习,不断更新从业人员技能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建立针对非专业在岗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制度,通过专家讲座和考察学习等形式,做好社工专业理念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制定出台“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社会工作者职业规范”、“社会工作职业补贴”等政策,完善社工从业的标准、政府购买服务社工工作评估等制度。在社工队伍中经常举办社工大赛,开展创优评优活动,促进社工队伍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营造尊重和理解社工工作的社会氛围。提高社工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为开展社会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多数社工相信人应当有机会去活得好一点,生命丰富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可以和谐多些,整体社会环境能够公平多点,人会发挥更好的互助精神等。因此,应营造尊重和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发展需要政府的呵护、社会的关爱。只有受助对象了解社会工作,理解社会工作和相信社会工作者,才能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倡导公众给予社工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焕发社工内心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让社工在工作中更加融洽、和谐、温暖,从而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


       第五,推进专业社会机构建设,健全社工服务网络体系。社工工作实施的主体是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机构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是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应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首先,全面推动传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领域及新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着力培育及发展社会工作民间组织,积极拓展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其次;大力扶持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因其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快速有效的资源整合、亲和友善的工作形象,切实解决大量社会问题,减轻政府负担。因此,培育和发展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是目前社工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张新华《社会福利》杂志2013年第4期)  


友情链接
远景电商 百度

版权所有:内蒙古社会工作协会 备案号:蒙ICP备18005991号-1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机场南辅路80号 咨询电话:0471-4699321 邮编:010010 技术支持远景电商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464号